jrs直播无插件低调看直播nba

青岛教育系统体育育人:延长课间,探索创新,赋能学生全面发展

德智体美劳,五育并重。体育作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,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。青岛教育体系以育人为本,以体育促育,以“十个一”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抓手,不断探索、创新、突破,加强顶层制度设计,创新体育教育体系,发挥体育育人重要作用,使学生全面发展,形成了青岛特色校园体育发展道路。

课间休息时间延长,学生们个个“活跃”起来

“有一次小憩的时候,我们发现操场上不太热闹,大部分学生都坐在教室里,不愿意下楼。我们觉得这样很‘不对’,应该引导孩子们走出教室,到操场上锻炼。”青岛虎山路小学是首批尝试将小憩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的学校之一。该校副校长刘刚向记者解释了延长小憩时间的原因。去年春季学期,他们试点将上、下午的小憩时间延长至15分钟。“刚开始学生不会‘玩’,以跑跳为主。学校适当设置了跳绳、踢毽子、打沙包等趣味活动,引导学生‘玩’。”刘刚说,“15分钟小憩”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,后来逐渐延伸到每一个小憩时间。

去年11月,李沧区在全省首创“15分钟课间休息”模式,并将试点范围扩大至虎山路二小、振华路小学、崇礼小学等学校。目前,全区55所公立学校均已常态化推行“15分钟课间休息”模式。学校制定“一校一策”,根据实际情况分时段、分高峰组织多样化、个性化的活动,让全体学生“动起来”。青岛东川路小学将“小脚变身”“龙蛇舞”等户外游戏,跳绳、呼啦圈等特色运动,扔沙包、滚铁环等传统体育项目,室内益智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,按楼层分批组织学生到操场活动,确保每一位学生每天都能参加户外活动。该校今年5月的体质监测显示,优秀率较以往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。

本学期伊始,市南区各学校课间休息安排也进行了调整,上午、下午全面实行“双大课间活动制”。同时,下午课间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、特色鲜明。“本学期,全区以新课改为契机,上午、下午全面实行‘双大课间活动制’,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一小时中等以上强度体育锻炼的基础上,结合早练晚训,确保全区所有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够、项目多、强度足。”市南区教体局体育卫生艺术科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据了解,市南区上午课间休息主要由学校和全区组织,一般安排艺术体操(如广播体操、武术体操、绳操等)、耐力跑、体能操等运动项目。下午课间休息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,各校各有规划,具体安排哪些课间休息、安排哪些运动项目,主要由学校自行决定。如青岛基隆路小学打造了跳远运动长廊、跳绳长廊、乒乓球室、篮球馆、模拟冰场等多维度体育空间JRS直播,开展了花样滑冰、冰壶、手指体操、形体操、健美操、武术体操等班级体育活动,让每个班级都各有特色、每节课都精彩纷呈。香港路小学下午课间休息时,为一、二年级安排了以跳环、跳绳、踢毽子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活动。针对三至六年级设置了竹竿舞、跳绳、轮胎勇士挑战赛、长征路越野行走等活动,丰富了锻炼内容,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。

事实上,青岛一直在探索改革校园体育模式,充分发挥体育育人效能。青岛二中是全国首批实行一天一节体育课的学校之一,增强了学生体质,缓解了学生心理压力,塑造了学生良好意志。高新区实验小学创新实施“零课时体育”计划,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就组织全区学生上体育课。2023年,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通过率较2022年大幅提升。

搭建节庆、比赛、会议、展览、表演等活动平台,每年百万学生参与

体育教育要取得实效,需要有制度保障。近年来,青岛市加强制度设计,出台一系列文件,在人才培养、课程优化、基础保障、考核评价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学校体育改革举措,探索建立自主锻炼、参加体育竞赛、体质健康监测相结合的学生体育评价机制,将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,由“一考”“合格考核”调整为“全考”“等级考核”,确保体育教育工作常态化。

此外,青岛在体育课程、体育项目、体育特色、经费保障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做法。青岛严格落实体育课程刚性要求,每天一节体育课,遵循小学基础期趣味化、初中发展期多元化、高中专业提高期特色,改进创新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;出版《快乐足球》《扬帆青岛》等地方教材,开发一批球类运动、棋类运动、传统游戏等校本课程;在课间开发开展集体舞、竹竿舞、花式跳绳等特色大型体育活动;整合体育俱乐部、训练基地等社会资源,推动35个主要竞技运动项目进校园,百余家企业承办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。

在青岛,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市级联赛常态化举办,每年组织2万余名学生参加市级联赛,吸引学生百余万人次参与;每年举办市、区级体育联赛和单项锦标赛150余场,参赛队伍达4000余支;搭建节赛会展演平台,实行“班级、学校、区区、社区”联动,常态化参赛学生达百万人次;同时,举办帆船、沙滩排球、橄榄球、击剑等特色赛事,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。

青岛是一座足球之城,足球氛围浓厚,目前拥有两支中超球队。作为全国校园足球优秀改革试验区,青岛不断强化足球特色,建设各级足球主题学校(幼儿园),带动全市学生参与足球运动。“市长杯”校园足球联赛已连续举办34届,每年参赛球队350余支,比赛900余场,市级比赛参赛人数近7000人次,带动近30万名学生经常参与足球运动。全市区级联赛参赛球队930余支,运动员1.4万余名,教师2000余名,学校400余所。 2023年,青岛市将有11名运动员入选国家各级足球队,占全省入选运动员总数的68%,为国家足球事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。

同时,青岛加强体育经费、场地、师资等综合保障水平,不断夯实校园体育发展基础。近年来,投入4.9亿元改善体育设施,加快普及游泳技能。推进学校操场标准化建设,新建、改造学校操场约450个,学校体育设施达到教育部批准的一级标准。同时,通过新增教师、引进骨干教师、聘请退役运动员等方式充实体育教师队伍。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500余名中外兼职教练,确保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。全面推行学校责任险、学校无过错责任险和校险,建立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处理机制,解决学生运动安全后顾之忧。

培养“完整人格”,越来越多学生受益于校园体育

“完整人格的第一步是体育。”中国教育家蔡元培曾强调体育在培养“完整人格”方面的重要作用。“体育改造大脑。”体育可以强身健体、塑造性格、磨练精神。体育教育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,更是为了教育心智、培养人。

前不久,首次参加2024山东省校园足球联赛(冠军组)的青岛实验初中男子足球队经过10天的艰苦奋战,夺得了初中组冠军。“第一场对阵东道主的比赛是最艰难的,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,大家都缺乏经验,因为一个失误,我们在比分上落后于对手,但球队没有放弃,在教练的指导下,大家奋力拼搏,实现了逆转。”回忆起那场比赛,队员陈越阳说,强大的凝聚力是球队逆转取胜的关键。他对足球有着浓厚的兴趣,从一年级就开始踢足球。足球不仅锻炼了他的勇气,还帮助他养成了更多良好的习惯。“学习和踢足球一点都不冲突,踢完足球后,我的自律性提高了,学习效率也提高了。”

在青岛,校园体育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。青岛二中毕业生戴天宇夺得山东省足球联赛(高中U18组)冠军,2022年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办法以足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,成为青岛开展校园足球以来,首位以足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。青岛六十七中积极推动校园篮球发展,今年3月,校篮球队队员陈家政成功加盟广东宏远队,成为学校首位CBA职业篮球运动员;4月,校篮球队队员丁晓峰在浙江大学体育单招考试中取得满分成绩,最终以“武状元”身份考入浙江大学。

与此同时,青岛校园体育成绩稳步上升。在2024年耐克全国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中,青岛市六十七中篮球队披荆斩棘,夺得全国亚军,创造了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山东省最好战绩。在2024年山东省校园足球联赛(冠军组)高中组比赛中,青岛市共有男、女各6支球队参赛,全部进入八强,并分别获得男、女组冠亚军。这是山东省校园足球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地区的球队争夺冠亚军。

刚刚过去的暑假,青岛小运动员在全国、全省比赛中表现出色。在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,青岛实验初中再次夺得初中女子团体总成绩冠军;在个人比赛中,由青岛实验初中吕文慧、张静怡、张雨颖、吴逸飞组成的女子接力队以破纪录的成绩夺得4×100米接力金牌。在山东省中小学游泳联赛中,青岛队表现出色,共夺得20枚金牌、18枚银牌、6枚铜牌,成功登顶团体总成绩榜首。 2024年“中国体育彩票杯”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羽毛球比赛,青岛队荣获高中组第一名,高中组男单、女单、混双、男双、女双各第一名,小学组男单第一名。

比赛成绩的背后,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。青岛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检通过率、优秀率稳居全省第一梯队,2023年抽检也位居全省第一。在每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里,学习实效稳步提升,育人合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。(完)

大家都在观看